广东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设施与装备(种植方向)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团队(下称“创新团队”),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下称“省农装院”)、造智广东弘科农业机械研究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广东弘科”),秧样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更高以自主研发的效广智能育秧设施与装备技术为核心,深度参与增城、东弘地打台山、科助阳春等多地现代化育秧中心建设。力多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水稻生产提质增效,造智为乡村振兴注入硬核动能,秧样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粮食安全,更高为“百千万工程”提供了科技支撑,展现了现代农业装备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增城:数字化育秧赋能丝苗米产业
在增城朱村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智能化育秧工厂通过自动化生产线实现秧盘供盘、基土输送、播种、覆土机、浇水、叠盘等全流程智能化,生产效率可达800盘/小时,与传统育秧相比,节省人工成本60%。同时在全国率先采用八层立体育秧苗床,每台占地面积不到30平方米,可装秧盘量1200盘,一次可以育60亩地所需的秧苗。通过光、温、水、肥等多元素调节,配合秧苗生长需求,育秧周期从传统的20天左右缩短至15天,提高播种育秧生产效率。依托先进的数字化管理体系,丝苗米产业实现从育秧到加工的全程提质增效。
台山:智能工厂重塑现代化育秧体系
在江门台山市都斛镇的“广东第一田”,天禾台山育秧中心作为江门首家智能化“育秧工厂”,集成W型循环育秧设备、智能温室系统及水肥一体化设施,实现秧盘播种、覆土、叠盘全流程自动化。该中心采用集约化生产模式,节省土地40倍以上、节水60%,育秧周期较传统方式缩短7至10天,单季可供应万亩稻田秧苗。通过“工厂化育秧+全程机械化”,实现从“靠天吃饭”到“科技赋能”的跨越。
阳春:智能育秧改写传统生产模式
在阳春市庆大育秧中心,全自动育秧流水线日均产出1.2万盘秧苗,可满足700亩农田播种需求,成本降低近40%。通过恒温湿控系统与高精度播种技术结合,秧苗成活率提升30%,育秧周期缩短至21天/批次。该技术体系支撑庆大育秧中心建成粤西最大智能化育秧基地,年产能达2.5万亩,辐射带动周边1.5万亩耕地实现标准化生产。
在推进全省育秧中心项目建设中,创新团队、省农装院、广东弘科以科技创新重塑农业生产模式。未来,各方将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米袋子”工程提供坚实保障,持续引领科技兴农新方向。
通讯员:陈碧娟
来源:南方农村报
2025-07-18 21:141658人浏览
2025-07-18 19:321065人浏览
2025-07-18 19:252447人浏览
2025-07-18 18:531143人浏览
2025-07-18 18:48829人浏览
2025-07-18 18:411259人浏览
“光伏系统涉及质量问题的方面比较广泛,光伏组件的辅材出了问题,对整个组件的质量会有致命影响,也会对整个电站的寿命产生影响。”国家发改委全部合作中心全部能源研究所所长王进近日在全部能源网主办、富士集团协
福厦高铁福社隧道施工现场,工人正在进行隧道二衬台车安装作业。记者 王协云 摄)厦门日报讯记者 汤海波 通讯员 陈志)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重点项目、省市重点工程福厦高铁正在加速建
厦门日报讯记者 许晓婷 黄璜 通讯员 蓝杰斌) “双十一”即将到来,网购大潮即将掀起,快递行业也在全力备战中。日前,市邮政管理局召开“双十一”寄递旺季服